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助力疫情防控,龙山志愿者在行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助力疫情防控,龙山志愿者在行动 -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官网)
返回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今日要闻 • 正文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助力疫情防控,龙山志愿者在行动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讯: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假期没有之一!刚放假没过多久,疫情就突然多点爆发。商州、商南、山阳纷纷中招。疫情来势迅猛,让人根本猝不及防。很快全城实行了静默管控,整个街道空无一人,寂静得有点瘆人。整个商州城,划为高风险区的竟多达三十余处,我所在的小区也难以幸免。儿子上学一推再推,刚看到希望又陷入绝望。父母年事已高,陪伴竟成奢望。假期出行计划也宣告泡汤。这该死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我蜗居斗室,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却常为厨房犯愁,看到朋友圈同事当志愿者发的那些感人的场面,顿生仰慕之情,狠我不能奔赴龙山,和同事并肩作战。好容易等到社会面清零全城解封,本可以走出家门回归正常生活,可惜,解封没过两天丹凤很快又出现了疫情。龙山再次做为了隔离点。这次,我没有任何犹豫,更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地背起行囊,辞別家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秋之日,月圆之夜,我来到了龙山隔离点。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昔日书声朗朗的校园竟设置了许多防护带,拉上了警戒线,留下了专用通道实行了封环管理,还有那身穿防护服行色匆匆的大白,这一切出现在校园,显得是如此的突兀和刺眼,它不断地提醒着这就是隔离地带。


微信图片_20220922083915.jpg

        见到了先期到达的同事,一番眼神交流后我住进了一间男生宿舍。狭小的空间让人感到异常地压抑,这些我都可以忍受,但一想到很快就要面对一个陌生的隔离人群,且时刻都有感染的风险,一股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也许我们唯一感到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领取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后随即接受了工作培训。第一天虽无隔离人员到位,但气氛稍显紧张。直到第二天晚上隔离人群才陆续入住。本次隔离人群构成极为复杂,有本地的还有外省的,有两三岁的小孩还有七八十岁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他们都是在半夜时分被突然叫醒,临行仓促,准备不足,几乎什么都没有带来。疫情真的把这个世界整得很糟糕,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太可怜了。尤其是漂泊在外,回不了家的,其中心酸与无奈,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因此抱怨在所难免。隔离群建起来后,他们不停地发送消息索要物品,甚至不断散发消极言论。有个老人住进去后,一直在过道走动,监控发现之后,又不听工作人员劝阻,显得异常焦躁和不安。我们不但要发放物品,还要做心理上的疏导,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这里,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送餐。受条件限制,饭菜不可能精美丰盛,但餐饮师傅却极为用心,总能不断变换花样,硬是把简单的事做的一点也不简单。轮到我们送餐,每次都要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然后提上近百人的饭菜从一楼上到五楼,逐个房间依次发放。结束后再下楼进入消毒间,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整个过程耗时一个钟头左右。脱掉防护服后已是大汗淋漓了!衣衫鞋袜早已湿透。体力也出现严重透支,呼吸极不顺畅,身体有点虚脱。这段时间天气已经转凉尚且如此,上次持续高温,我很难想象我的同事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在这里,每天都要换洗一身衣服,但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由于面罩的密闭性太强,眼镜根本戴不成,对于我这个高度近视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每次送饭只能摸索着上楼梯,跟着感觉走。到房间必须贴进墙面才能看见门口标注的房间人数。而且不能出现差错,因为每次穿防护服既费时又费钱,如果谁的饭菜没按时送达就意味着这个人可能要挨饿。在此隔离的人群所欲所求者,不过是一日三餐,如果连这都满足不了,那才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失误!。每天,除过送餐外,我们还要背起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全楼消杀。次外还要收集清理拉圾,收录相关数据,分发防疫物资等等。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又非常重要,政府给隔离点派出了两个下沉领导,一切工作都在扎实有序中推进。有道是“为众⼈抱薪者,不可使他冻毙于风雪!为⽣命开路者,不可使他困顿于荆棘”为了保障防疫人员的生活。市区领导送来了一批慰问品,表达了政府部门的关怀,学校领导也多次探望大家。感谢这些逆流而上,勇于担当的志愿者,他们虽是普普通通的老师,但在这一刻他们的灵魂是高贵的。特别喜欢陈奕迅《孤勇》中的一句歌词: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不顾安危,不计得失,默默付出!

微信图片_20220922083922.jpg


        9月20日,在研判形势后,龙山隔离点撤除。连续10个昼夜的封控告一段落,当志愿者的人生经历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绵绵秋雨中我们送走了最后一批隔离人员。两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被我们抬出房间,抬下台阶,又抬上班车,老人声音有点哽咽:这辈子咋就遇上这样好的社会,遇上这么好的人。路上遇到了上网课让我送学习用具的小女孩,她扬起天真的笑脸,弱弱地问道:“叔叔,过几年我能到你们学校上学吗?我喜欢这里。”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隔离不隔爱,温暖一直在”的真正含义了。这些纯朴善良的人们,虽不善表达,但一句句“大白,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顿时让人觉得这些天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艰辛委屈也都一扫而光。一种莫名的感动一下子涌上心头。挥挥手,道声珍重,班车徐徐开动,身后留下了一个空寂的校园。看着他们的离去,我没有十分的不舍却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轻松与快乐。下一次相逢在什么地方?也许在乡间小路或超市入口,虽然我们彼此已无法叫出对方的名字,亦无法记住容貌,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毕竟曾经相遇龙山。人生这一段患难经历我们彼此一定会珍藏,若干年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们还会想起那个乡下大叔邻家小妹!

微信图片_20220922083927.jpg


        经此一疫,我的感悟颇多。

一丶活着最重要,生命需珍惜。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生存才是人类第一需要。要获得生存,身体健康是最本质的,除过健康什么都是浮云。每一个生命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分什么贫富贵贱。世间所有⽣命都应该被善待,要善待生命就得关注健康。当今之世,新冠疫情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在疫情肆虐的今天,如果无所作为,选择躺平那绝对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民众的犯罪。疫情防控虽然会牺牲经济,也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这样做是必须的,毕竟生命最重要!在全社会都应强化生命意识加强生命教育。

二丶不自由是为了自由从来就不曾有绝对的自由,一直鼓吹民主自由的西方世界,在疫情到来之后,竟荒唐地宣称要与新冠共存亡,拒绝戴口罩,拒绝封控。酒照渴丶舞照跳丶马照跑又是搞派对又开party。因为防疫不力,最终为他们的无知与傲慢,为所谓的自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统计,仅美国被新冠疫情夺去生命的人竟高达上百万人。在这一连串冰冷的数字背后,那可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呀!白骨累累,资本铮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我们中国。放眼世界无疑疫情防控做的最好的当属我们中国了。我们是限制了一些人的自由,采取了一定的防控措施。虽然遭到西方世界的嘲讽与诋毁,但我们却有效地防治住了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感染及死亡人数。自疫情爆发以来,殁于新冠疫情的总共不过2万多人,仅为美国的50分之一,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奇迹!曾有一度世界屏住了呼吸,紧张而又不安地看着中国。然而最终我们带给世界的只有惊喜没有惊吓!自由的空气谁不爱呼吸,然而一旦空气里混进了病毒,试问你敢自由的呼吸吗?

三丶责任与担当本人始终认为横渠四句中最接地气的一句当是:“为生民立命!”当前抗击疫情就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道义。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政府,就应该最大限度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本次疫情到来后,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反应,领导下沉隔离点包片包抓,党员干部冲锋在抗疫第一线,体现出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这里面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此处不提,他们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必将记住他们!

四丶合作与配合,“下同心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防疫抗疫绝对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靠某个人或某个部门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就拿这次疫情防控来说,我们龙山人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全局布防丶统一调度丶分工合作打总体战打歼灭战。从而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防疫任务,未出现任何工作失误,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在此,我绝对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有强大的国力作加持,有专家的科学指导,有政府部门策划与协调,我们14亿国人都是抗疫勇士,没有什么疫情不可以战胜,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

五丶放平心态,万般自在。要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纵然世界以痛吻我,我也要报之以歌”。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不管发生什么事,在无法预知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应该选择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十天隔离期感受颇为深刻。《情满四合院》有两句台词说的非常好: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万事不钻牛角尖;哭也一天,笑也一天,天天都是活神仙。是呀,生活从来不会刻意亏欠谁,它给你一块阴影,必会在不远处撒下阳光。


微信图片_20220922083931.jpg

       愿疫情退散,山河无恙,国运永昌,人间皆安!

微信图片_20220922083934.jpg

微信图片_20220922083937.jpg

        作者简介:赵涛,陕西省商州区高级中学历史教师,高级职称。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全国高考优秀评卷教师,中国好教育联盟大赛优秀评委,姒吉霞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新亮剑高考总复习》编委,商洛市文学评论协会委员。从教27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奖项20余项。制作的《历史学科网站》在国家现代教育技术评选中获网络课件一等奖。主持省市课题多项,有多篇论文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并为中国知网收录。爱好写作笔耕不辍,作品有《史记.袁公列传》、《商高赋》、《龙山小天地,教育大情怀》、《初识司马南》等。

责编:刘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