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于“全面激活要素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于“全面激活要素市场” -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官网)
返回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乡村振兴 • 正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于“全面激活要素市场”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当前,在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不足、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背景下,稳住农业农村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三个具体体现:一是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之上的乡村全面发展;三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下人的全面发展。三方面具体体现背后,反映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于“全面激活要素市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全面”;全面激活要素市场,关键也在于“全面”。当前,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根源就在于要素市场,城乡要素无法实现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市场壁垒高企,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十九大以来,我国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为重点,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了生产要素五大范畴,即: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纵观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发挥五大要素在“三农”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土地: 重点领域改革“稳”字当头 完善风险防范制度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财富,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进一步探索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权能、加速流转交易市场化是激活土地要素活力的重要路径。

   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底线就是要在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赋能乡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到农地承包权可依法流转再到承包地“三权分置”,历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都在于不断寻找放活路径,促进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稳定与放活的关系。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稳”字当头:一方面,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另一方面,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同时,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保障农民权益。

 二、劳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部分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归根结底,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一靠产业,二靠服务。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一方面可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动产业链延伸。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产业带动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近安置问题,破解乡村“空心化”难题;另一方面,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不仅让人“回得来”,还要提升获得感让人“留得住”。

    “留得住”更要“干的好”。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神农英才”、“头雁”项目等一系列引才育才机制有望落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还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等政策,城乡双向人才流动渠道将逐步被打开。

  三、资本:多措并举反哺乡村 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多种举措反哺乡村,推动社会资本向“三农”领域聚集: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等等。

    此外,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尤其是支持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挥本土优势,加大乡村振兴支持力度。长期以来,除涉农产业自身风险较大外,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缺失、市场化分担和补偿机制不足等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处于金融服务体系的“边缘地带”。 因此,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推动更多资本要素“下乡”,既要提升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程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比如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创新“保险+期货”模式、引入政策性担保平台等。

  四、技术: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不掌握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粮食安全便无从谈起,全面乡村振兴就是无本之木。据媒体报道,当前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40%以上被德国拜耳、美国柯迪华两大巨头占据,白羽肉鸡的种源也曾一度被欧美垄断。同时,近年来中国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提升,50%以上归功于品种改良。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关乎国计民生和我国粮食与食品安全。牢牢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就要振兴种业,掌握核心技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揭示未来乡村振兴路径,中国不仅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

 五、数据: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 打造数字乡村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有助于发挥效率倍增作用,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数据要素成为农村产业新“资产”,促进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技术融合。

    数字经济支撑乡村治理。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数据+”正成为乡村治理智慧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弥补城乡信息鸿沟的巨大机遇。

     全面激活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