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讯(王志勇 通讯员 周雅娜)在距离陕西省宁强县城20公里的铁锁关镇刘家坝村,现代化温室大棚连片,瓜果蔬菜四季丰收……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田湾,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长势喜人,果实挂满枝头,又是一个丰收季。
“早前,这是一片烂田湾,前有公路、后临河道,每遇涨水,庄稼就没了收成,后来成了撂荒地。今年我们在此建成30亩蔬菜大棚基地,不光成为了全村的幸福果蔬园,还弥补了县城时令蔬菜供不应求的短板。”宁强县铁锁关镇干部指着大棚说。
在2022年时,铁锁关镇刘家坝村村民反映:这一块烂田湾耕种收成不多,不种损失更大很是纠结。该村两位代表立即走访收集群众意愿进行整理后,并向铁锁关镇人大主席团提出修复治理烂田湾的建议。镇人大主席团通过实地察看后,将相关情况汇总提交镇政府,召开研习会进行研判,共同探讨处理举措。经过研判论证,最终决定由村集体申报项目,同步进行修复+开发,建设城郊大棚蔬菜基地。
2022年底,铁锁关镇政府为该项目争取到资金160万元,同时引进企业自筹资金80万元,2023年初建成占地3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和排洪沟、抗旱井、防护堤等配套设施。
采用‘联络站+村企领办’模式,由镇中心联络站汇总项目建议、调研论证,镇人大主席团负责项目提交等相关事项,镇政府筛选项目、申报项目、招商引资和实施安排,村干部做好日常属地工作协调,企业负责产业项目运营管护。
据了解,铁锁关镇刘家坝村大棚蔬菜产业园采取一年两季栽培,目前年产优质蔬菜110吨,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年分红收益1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土地流转、进园务工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共计101户。真正实现了村集体、企业与农户“三方获益”的共赢局面。
在铁锁关镇河口村,以“联络站+”模式建设运营的“河田田”亲子农场,集稻田养鱼、果蔬采摘、餐厅民宿、水上乐园、银杏观光、研学文创于一体,不仅实现了“三方获益”,随着水毁荒滩的修复、生产设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
铁锁关镇正筹划在其他村同步推广“联络站+”模式,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桥梁,进一步密切产业工作者、村民、政府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扩大规模、放大效益,实现耕地保护与产业振兴同向共赢为目标。全力推进辖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