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警察故事】陈元红:“让群众办证像回家一样方便”,【轮台警察故事】陈元红:“让群众办证像回家一样方便” -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官网)
返回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乡村振兴 • 正文

【轮台警察故事】陈元红:“让群众办证像回家一样方便”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讯(通讯员 厚斌斌)“像你们这种户口不在本地的人身份证遗失后不用亲自返回老家办理,我们早已开通了‘跨省通办’业务,‘一窗通办’窗口就可以直接办理。”6月13日,在轮台县政务服务大厅,公安户政专属窗口民警陈元红正耐心地解答群众张先生关于身份证补办业务的有关疑惑。随后,张先生在陈元红的引导下,填写申请表、拍照、录指纹,很快完成了身份证补办。

11.jpg

    “我们将户政服务前移到群众‘家中’和‘手上’,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办证、落户‘零门槛’,切实让辖区群众体会到放管服改革的省心、省力、省事、省时、省钱,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办证像回家一样方便,不断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陈元红说起户政放管服改革带来的变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53岁的陈元红自2010年12月参加轮台公安以来便一直从事户政工作。2023年8月,因工作表现优秀被选为“一窗通办”窗口“全科警长”,专门负责“一窗通办”“公安1号窗口”业务办理。其作为户政窗口工龄最长、资历最老的民警,精通各项办证业务,被同事们称为“百事通”。

    14年的户籍工作经历,使陈元红见证了窗口服务的时代变迁:从各类落户繁琐的手续到现在便捷的落户政策;从高高的服务台到现在的敞开式服务、舒适的等待区;从各项手续繁多的业务到现在的“最多跑一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甚至“零次跑”,逐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轮台镇辖8个社区、11个村委会,流动人口多,线下办理业务的群众总是络绎不绝。

    为有效应对办证高峰,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陈元红所在的政务服务大厅户政窗口前设立了自助咨询台,为群众提供了一次性告知单及办理业务流程图,并开通预约办证和延时服务,提升窗口服务效能,努力将“办证高峰”转化为办证群众的“满意高峰”。

    除此以外,为了帮助一些困难群众办理证件,陈元红常采取错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服务模式,对困难群体开辟办证“绿色通道”,对不能行动的孤寡老人、残疾人采取上门照相、送证上门等服务措施,解决特殊人群办证难的问题。

22.jpg

    6月2日,甘肃省民乐县群众何先生来到轮台县政务服务大厅“公安1号窗口”求助,称其身份证登记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导致在养老、社保等方面不能正常享受国家惠民政策,请求民警帮忙解决。

    原来,何先生原籍在甘肃省民乐县,从小到大一直使用原籍户口。2018年,其将户口迁移至轮台县群巴克镇园艺场,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在户口迁移过程中登记错了实际年龄,当时的他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养老金领取、社保补贴等无法正常认领,于是才匆忙来到“公安1号窗口”求助。

    陈元红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群巴克派出所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经过多方努力,在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陈元红指导辖区派出所按照规定程序,补充了何先生真实材料,快速完成审核,并补办了新的身份证。

    “解决问题要尽可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陈元红心中,户籍窗口虽小,却关系着千家万户,户籍窗口里办理的每一件事,都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在办实事。

33.jpg

    今年4月,从事货运的赵先生来到轮台县“公安1号窗口”办理货运通行证,当得知该窗口能同时处理交通违章时,赵先生请求民警帮忙处理。陈元红本着“特事特办”原则,从人性化执法的角度出发,在赵先生出示了相关的证明材料后,顺利处理了车辆违章,并第一时间刷新了车辆状态,方便赵先生后续办理审车等业务。

    “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户籍工作方面干的时间长了点而已。”没有动人心魄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陈元红在这个普通平凡的户籍“小岗”上,用自己的初心和坚守,默默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大爱”,展现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风采。

责编: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