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天,大冬天的威力不减,但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的温室里,却温暖如春。从新年第一天开始,满架顶花带刺的嫩黄瓜开始装入菜篮子,直供两节市场。有设施农业的技术保障,乡亲们对好日子、好收入格外托底。
通过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桦树村的4栋温室、30多栋大棚接力出产黄瓜、草莓、香瓜,合理间作、果菜轮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乡亲们的种植收益。“黄瓜完了是草莓,草莓罢园种香瓜,这样能尽量保证棚内月月有果,常年有菜,上门采摘的顾客不怕白跑。”嘉志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月达告诉记者。
在一架黄瓜前停下脚步,张月达选了一棵黄瓜秧,从下往上数,一共结了10根黄瓜,个顶个水灵,这都得益于设施农业、棚室种植的水肥一体化管理和有机种植。每一茬果菜种植之前,棚内都要新铺一层山林腐殖土,灌溉用的是山泉水。温室棚顶挂着黏虫板,地面摆着硫磺罐,采用无公害杀虫设备,黏虫、腻虫全杀灭,一滴杀虫农药都不喷。
自从入冬以来,桦树村的温室就都开始了生产,根据早晚茬间作,黄瓜可从元旦一直供应到三四月份,然后就该为香瓜育苗了。
张月达介绍,这4栋温室是前年建的,是驻村工作队留下的产业。应用的是日光蓄能供暖技术,不用烧煤,既暖和又节能环保。有充足的光照保障果菜生长需要,农产品品质绝对占优。这个村一直主打进棚采摘,顾客摘不完的才拿到市场上去卖。没几年工夫,桦树村的黄瓜、草莓、香瓜就闯出了名,卖到了周边市县,部分还销往哈市主城区。
借着产业发展的东风,桦树村通过探索“生态变产业”路径,将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确立为“一村一品”,推动“绿色”产业升级,村民实现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农产品销售、就近务工“三重收入”,特色种植逐渐成了乡亲们原粮销售之外的一条增收途径。如今,设施农业通过探索“优种、优法、优购、优加、优销”五优联动,迅速显现出产业效能,为乡亲们打开了一条宽阔增收致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