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主要目标
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郊区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规划部署9方面重点任务
1.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分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衔接推进脱贫地区全面振兴。
2.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
3.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全面促进农村消费。
4.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
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机制。
5.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
提升乡村精神风貌。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
6.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7.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进农民福祉
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续改善人居环境。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优化乡村规划建设。
8.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多元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
9.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亮出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线图和施工图。规划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规划》提出七方面重点任务以及25项具体任务。
1、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生产扶持,压实“米袋子”保供。完善国家储备体系,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发展木本粮油,优质节水高产饲草,大水面生态渔业,深远海养殖渔场。
2、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融合,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3、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发展家庭农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优化升级,农业优质化品牌化提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5、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鼓励国内优势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农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发挥自贸区、海南自贸港等先行先试作用。
6、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
实现乡村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效能,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新时代农民。
7、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希望大家勤学实干,稳中求进,联系互信、合格、实力、配合的县镇村企社,对接资金项目落地,为团队和乡村振兴多做贡献。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