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模式25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模式 -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官网)
返回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政策解读 • 正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模式252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主要包括物质类产品、调节服务类产品和文化服务类产品三类。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指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由政府和市场通过合理的路径和方式,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制度形式,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主要有政府机制、市场机制以及政府—市场混合机制三种。政府机制,即政府运用行政力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比如政府通过生态补偿或者财政转移支付,对退耕还林的农民给予经济补偿或补贴。市场机制,即完全由市场提供生态产品,受益者按照市场价格支付对价。政府—市场混合机制,即有政府参与的市场机制或政府运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1、生态补偿

该模式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通常政府作为实施主体,以财政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对生态产品供给方给予补偿,以激励其开展生态保护,保障生态产品供给,具体金额通常采用供给方放弃原有经营利用方式的机会成本、生态保护的增量投入或双方协商等方式确定;生态产品供给方通过获取补偿或补贴等方式实现产品价值。

2、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

该模式常以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和综合开发等方式,恢复或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并发展适宜的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产品的供给增加、价值提升和正外部性溢价。

3、生态产品开发经营 

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方式经营开发生态产品,挖掘和显化自然生态价值,主要途径包括生态农业、工业、旅游等。

4、生态环境指标交易

以政府管控下的指标限额交易为核心,建立市场交易机制,引导资源环境使用方购买相应指标,反映的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经营管理、保护的经济补偿,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实施行政管控、交易品种设计、交易规则制定等。 

5、生态资产产权交易

针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进行流转或交易,包括林地使用权流转、特许经营权交易等。该模式下,自然资源产权购买方以市场交易方式给予提供者(生态产品供给方)一定的经济补偿,通过产权流转等方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的集中化和规模化经营,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整体价值。

6、绿色金融赋能      

金融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本质逻辑是金融机构改变传统的资产、信用的观念,通过金融模式创新为企业融资(尤其生态产品发展项目融资)提供便利。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补贴项目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水土大气污染防治、土地综合整治、节水排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eod模式、国储林、碳汇、农光互补、中医农业、以竹代塑、森林康养、传统村落保护、生态银行等,可以以县为单位进行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或案例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