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申报指南,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申报指南 -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官网)
返回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申报指南

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申报指南

2022年起,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已开展两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共计批准创建200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2025822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41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就关于支持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有关建议作出回应。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包括资源型地区在内的县(市、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资源禀赋,探索不同类型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模式。

新一轮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申报在即,本文梳理了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的由来、任务、要求、申报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由来

2018930日,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在全国各地区重点打造4大类,共计100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这是部委层面首次提出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的实施方案,为其他类型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计划分级建设100个示范县、1000个示范乡镇、10000个示范村。

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通知》(农规发〔202223),正式启动了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创建工作。

2022以来,共批准创建了两批共200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其中东部地区58个,占比29%;西部地区70个,占比35%;中部地区48个,占比24%;东北地区24个,占比12%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示范创建与农村改革、城乡融合深度结合。政策重心转向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二、 创建任务

(一)差异化推进。 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突出分区分类施策、差异化推进,聚焦区域发展的短板弱项,务实谋划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东部地区在巩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着力提升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率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质量;中部地区在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西部地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

(二)侧重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粮食产能提升,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党政同责要求。 二是聚焦乡村产业全链开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三是聚焦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建设绿色美丽乡村。促进农业生产绿色转型。 四是聚焦农村设施服务改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五是聚焦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建设和睦安宁善治乡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三、创建要求

应《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方案》要求,需简要 介绍申请创建县(市、区)的基本情况、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概述乡村发展情况,包括耕地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乡村建设情况,包括水电路气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等;乡村治理情况,包括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

此外,还需要满足以下五点,方能向上申报。

(一)组织领导有力。示范县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体制。示范乡镇、示范村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思路宽、措施实、效果好。

(二)发展基础较好。示范县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有力,在巩固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护耕地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示范乡镇、示范村乡村振兴工作在本市、本县居于较好水平。 

(三)工作机制明晰。示范县建立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推动、要素保障、监督考核等机制,组建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示范乡镇、示范村推进乡村振兴思路清晰、抓手有力。 

(四)创建积极性高。示范县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市场主体培育等政策较为配套,主动承担农村改革任务意愿较强。示范乡镇、示范村农民群众广泛支持、踊跃参与示范创建。 

(五)示范带动能力较强。 示范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形成一套好做法,在同类地区中具有较强代表性。 示范乡镇、示范村具备可看可学可借鉴的推广价值。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可以优先推荐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单位。

四、申报流程

五、建设内容

东部地区

在巩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聚焦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质量,着力提升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示范县: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推进农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重点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县乡村一体、网格化管理服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增加高品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率先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示范乡镇:推进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提升产镇融合发展水平,优化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条件。重点要扩权强镇带村,强化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性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全域推进农村生态保护,整体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条件。

示范村:有序推进产村融合,实现产业强村。重点要建设乡村善治单元,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服务精细化。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兴盛文明乡风。健全公共设施建设管护机制,加强农村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中部地区

在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聚焦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

示范县: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要优化升级村庄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物流体系、通讯网络等设施,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县乡村教科文卫体等基本公共服务统筹,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协同推进高水平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稳步提高乡村公共管理水平,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

示范乡镇: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推进产业集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向乡镇集中,引导和支持返乡回乡人员创新创业。重点要镇村联动建设,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中心镇延伸,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功能,增加区域性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水平。

示范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推动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基本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明显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西部地区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聚焦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

示范县:重点是培育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产业园区集聚,健全科技人才服务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县域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可及,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示范乡镇:重点是发展一乡一特乡村产业,引进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布局加工产能,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保护修复乡村生态,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逐步配套农村基础设施,发挥好乡镇服务带动作用。

示范村:重点是建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特色产品,推行绿色化标准化生产,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加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