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调研访谈
  • 聚焦三农
  • 专家智库
  • 论坛会展
  • 咨询服务
  • 网视联播
  • 产融联盟
  • 关于我们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三产融合 >> “数字中国”赋能高质量乡村振兴

    “数字中国”赋能高质量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1-11 02: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施生旭、陈浩(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乡村全面振兴和创新发展起到加速作用。

      开启数字乡村发展的宏伟蓝图

      数字技术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动力源,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基。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十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其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数字中国赋能高质量乡村振兴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再次强调,“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以此,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数字中国、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乡村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消解乡村振兴人才鸿沟

      数字技术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在数字时代之前,由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乡村教育配套设施较为薄弱,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是制约乡村人才资源培育的主要短板。数字时代来临之后,数字技术为乡村教育赋能,通过线上共享教育的形式,以较低的成本向乡村输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依托数字技术搭建的教育共享平台成为突破乡村人才培育瓶颈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云课堂、慕课等形式的网络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降低乡村教育的准入门槛,一定程度上能够消解乡村教育的不均等问题。依托数字技术及平台,对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农村青年等重点人群提供互联网公益性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农民对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的认知与应用,以此消解并弥合乡村发展人才鸿沟,提高乡村发展的数字技术价值。

      搭建“村企合作”的乡村振兴新平台

      数字技术为加快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农业云平台注入新动能。数字时代对现实生活进行形塑的同时又创造了互联网虚拟空间,数字信息在虚拟空间的传播中被赋予更高价值,逐渐上升为大数据时代的特有资源。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数据,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乡村“流量型经济”,构成了承载双向互动功能的数据平台,既向外界输出了独特的乡村文化,也向乡村输入了外界的新兴文化,兴起了“县长带货”“乡村吃播”“乡村风情”等直播热潮,为乡村经济发展培育了新动能与新活力。

      新时期各级政府可以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快加强乡村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同时,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各类数字经济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龙头作用,支持鼓励数字企业投资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乡村电商平台等建设,实现广泛深入的“村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各乡村构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立体式多维资源交换平台,促成数据与其他资源的相互转化,并搭建起一条从线上交易到线下流通的完整资源循环链。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以此激活乡村多元要素,提升数字技术的变现能力,使其转化为更多的乡村数字经济动力。

      催化乡村产业振兴

      在一定程度上,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数字技术的全面渗透则促进了乡村生产方式的整体性变革。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有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智慧乡村、发展数字农业、创意农业、智慧旅游等,通过数字技术与乡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立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多方协同投入机制、科学评估机制、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和人才支持体系。通过数字技术下乡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依托数字技术的收集、运算,实现决策分析精准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其一,数字技术实现了乡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数字技术的加速效应使劳动力集聚型传统农业向以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其不仅提升生产效率,还能通过田间布置的传感器嗅探功能来加强预防环境风险的能力。其二,数字技术打破了乡村产业格局,促使产业朝多元化结构升级。传统制造业依靠信息技术转型升级,实现自动化生产,使乡村制造业精准衔接产业链,通过数字技术发挥溢出效应,促进乡村服务业蓬勃发展。诸如“线上网购+线下零售”的乡村电商经济,以此带动乡村物流、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产业的全面发展。

      推动乡村智慧化治理

      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开辟创新途径。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以关系网络为主的熟人社会逐渐瓦解,约定俗成的公共规则及其形成的约束力日益消弭,村民间的社会互动也在不同程度地减少。虚拟社会的不断发展亦逐渐削弱了依赖传统秩序建立的信任,导致乡村治理的场域日趋复杂化,治理难度有所攀升。

      数字技术以传感器、监视器等设备延展了人类的五官与四肢,对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挖掘,以大数据进行精准运算与快速整理,凭借信息技术的精准分析、可视化展现能力,使治理突破固有思维定式与人体机能的限制,促进乡村智慧化与数字化治理。同时,基于数字技术构建政府与民众反馈互动良性循环系统,提高了政府与民众互动效率,提升了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有效解决了民众诉求。通过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实现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普及,实现乡村“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横向纵向发展,突出乡村治理手段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创新,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助力乡村资源整合效应

      数字技术是推动乡村创新融合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需要发挥数字技术的横向整合效应,以此推动乡村资源整合。乡村受地缘限制,一些资源呈破碎化、松散化分布,导致乡村资源整合能力较差,需要依托数字技术编织的大网,将各个松散的节点联通,加强乡村资源整合能力,构建一体化平台,重新凝聚集体力量。另一方面,需要发挥数字技术的纵向整合效应,推动城乡融合创新发展。乡村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数字技术产生的马太效应导致城乡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大,形成阻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壁垒。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以数字技术为导向,加快乡村硬件设施部署,做好互联网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倡导村民绿色生活方式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以此促进乡村创新融合发展与升级。

      数字技术已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有赖于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然而,数字技术并非万能钥匙,数字技术本身并不具备价值符号,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与价值倾向,需要搭建适配的框架进行规范与约束,引导数字技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发力。因此,在乡土环境下并不能仅依靠技术升级做简单的“加法”,还需要为其量身打造适配的制度框架,为其设立规则、锚定边界。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需要做好制度的更新,只有在制度层面做好与数字技术配套的软设计,才能弥补数字技术的弊端,有效发挥数字技术赋能的乘数效应,成为助推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

      总体而言,数字中国、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乡村振兴,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助推器”作用,消解弥合乡村发展人才鸿沟,提升数字技术的价值与变现能力,促进乡村产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创新,以此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项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研究”(fj2020ztz017)阶段性成果)


    [打印本文]标签:“数字中国”赋能高质量乡村振兴

    友情链接

    人民法治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国家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特色小镇发展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行为法学会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 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家发改委 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