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调研访谈
  • 聚焦三农
  • 专家智库
  • 论坛会展
  • 咨询服务
  • 网视联播
  • 产融联盟
  • 关于我们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 非遗助力——汉中市南郑区藤编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非遗助力——汉中市南郑区藤编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5-18 06:1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讯(王志勇 薛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不可抹去的生命符号和文化记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陕西藤编之乡”的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以传统手工编织业世代相传,历经岁月洗礼发展为现代手工艺品,藤编文化正在熠熠生辉,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藤编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是一种以藤类植物茎秆的表皮和茎芯为原料,编制而成的实用工艺品。史书有载“三国时,蜀有汉原工匠马氏,以山藤泡而亮之,细雨密绕之为成形,以土法熏蒸色呈金黄,形似龙塌。初为自娱之用,后邻人知之,认为巧,纷纷钱币货之,随入市为业。”如今,这种传统的工艺已成为黄官镇水井村当地村民家家户户都有的编织技能,时刻体现着他“它”的财富价值。

    1.jpg

    创新发展 践行工匠精神

        1995年,24岁的陈良顺带着一百余老手艺人们承包了面临倒闭的黄官藤器制品厂。2007年,从“作坊式生产”转向品牌化、规范化经营,注册了“良顺”牌商标,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过硬的质量,“良顺”品牌逐渐成为汉中藤编的代名词。

        “藤椅要坐的舒适,就要做的越贴合人的身形和弧度。做一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藤椅,实际上是践行手艺人的工匠精神。”陈良顺介绍着他的产品。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中,他渐渐意识到,要让非遗技艺适应当代审美与生活需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唯一的出路。为此,在藤编的传统工艺元素基础上,他带领藤编队伍不断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精研新技术,导入时尚理念重塑非遗技艺,使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紧密融合,累计研发新产品300多款,其中创新获奖产品2类,申请专利25项。“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汉中藤编技能”被列入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中的一员。

    2.jpg

    拓宽渠道 助农增收致富

        “我们现在都是把藤条领回来,平时抽空在家编,编好了合作社有人上门来收……”黄官镇水井村安置点村民刘清惠说。近年来,良顺合作社吸纳了一大批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妇女和困难群众进行传统手工技艺专项培训,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带动1800余户农户入社、培养熟练藤编工1300多人,帮扶6个自然村,实现户均每年新增藤编务工收入10000元,实现农户在家门口增收。

    3.jpg

        “我不仅要让周边群众致富,还要让我们的藤编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文化!”陈良顺难掩激动。为了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公司组建了电子商务团队,在淘宝、天猫、京东、苏宁、阿里巴巴等平台开设了20余个店铺,并建立线下体验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南郑藤编等非遗“土”味产品,通过“小农户连接大市场”走出了家门,藤编小椅子、小扇子摇身一变,成为各国潮人们争相分享的国际潮品,让古老的非遗技艺走上世界舞台。

        2021年,在这种模式的运营推广下,陈良顺推动汉中藤编产值突破四千万元,成为农户致富的朝阳工厂,成功走上了以手工技艺为创业基石,助力增收的发展致富之路。

    传承技能 赋能乡村振兴 

        “现如今,我们每年要举办藤编培训12场,通过老艺人带徒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不断重视,各级政府致力多种形式实现农民增收,黄官藤编也在悄悄的发挥着这一作用。不仅“授人以鱼”而且通过技艺培训“授人以渔”,凭着精湛的编织技艺和群众的智慧,藤编产品由单一的老式藤椅,发展到现在的集生活用品、装饰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主打的上千个品种,传承人队伍逐年扩大,由当初的几十个人,增加到现在的1500余人,年产值由当初的几十万元猛增到现在的八千万余元。群众的钱包也越来越鼓了。

        “乡村要振兴,非遗可先行。”2021年10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11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名单,陕西省汉中市黄官镇水井村名列其中,为汉中市藤编文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一门古老的手艺,守护了一方家园,富足了一方乡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藤编,这一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工艺,跨越千年却未因时光变迁而流逝。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传承赋予了它新生,朴素的农民群众亲手编织着未来乡村振兴的美好生活。

    责编:吴一

    [打印本文]标签:乡村振兴

    友情链接

    中央党校 国家林草局 教育部 工信部 文旅部 国家中医局 特色小镇网 财政部 社科院 科技部 生态环境部 供销总社 玉阶基金会 中央网信办 国家发改委 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