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距离市区大约10公里国土面积18.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84亩,辖区共25个村民小组,1184户4784人,全村25个组通组路全部硬化,串户路硬化14199.9平方米。
近年来,鹧鸪园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增收门路”的要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引进贵州裕丰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花椒种植1600亩,动员群众种植蔬菜500余亩,龙虾养殖70亩,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兴义举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对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党总支书记余必丽进行了专访。
![]()
记者:中国共产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全州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这次党代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召开,我们迎来了新征程,充满新期待。请问田书记,聆听了州委刘文新书记作的工作报告以后,您有什么感受?
余必丽:报告深度聚焦“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和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工作部署,全面系统落实“两大一高”主基调和“五个主战略”十条主路径。报告用九个关键词来概括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感恩”“决胜”“跨越”“固本”“升级”“增彩”“回报”“行稳”“锤炼”)。这充分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
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将以这次党代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严格按照州委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和两委班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保护好绿水青山,建设好我们的金山银山。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我们的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记者:在这次大会上,强调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接下来鹧鸪园村准备怎么抓落实?
余必丽:鹧鸪园村将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企业收购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目前已打造1100亩家庭农业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在保障原有蔬菜产业稳定增收的同时,我们村还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花椒、特色水果、中草药等产业,切实增加群众就业渠道。目前大棚蔬菜种植面积60亩,枇杷种植280亩,核桃种植500亩,花椒种植600亩,橘子种植25亩,薏仁米采收1200余亩,林下中草药种植1000亩,涉及农户720余户。
记者: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总结了哪些经验和做法?
余必丽: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围绕人才振兴,我们创新提出“三雁工程”。一是发挥“头雁”引领力,建强乡村人才“主心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强化村支两委自身建设。鹧鸪园村党总支部紧紧围绕“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村委成员培养成党员”“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的要求,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高素质人才加入党组织队伍,积极引导其投身鹧鸪园乡村振兴中来。三是激发“雏雁”内动力,奏响人才振兴“大合唱”;在生态建设方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文明村寨建设。利用每年布依村寨“三月三”“六月六”活动,结合乡村振兴修改现有村规民约,分片区召开群众会,征求修改意见,将修改完成的村规民约按区域、分片区树立;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和走亲窜戚时机,开展村寨“三清三改三绿”治理工作,强化村民环境卫生自治,让群众成为农村治理的主体,使全村实现“人居环境亮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的目标,提升了群众的满意感、幸福感;在文化建设方面。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围绕重教、守法、勤俭等为标准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多数带动少数,以良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利用村人大联络站,建立完善村级图书馆,严格执行好借阅制度,规范管理,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书香氛围。整合村广场舞队、八音坐唱、山歌队等乡村文艺队伍,组建了鹧鸪园村“新时代布依民族风”社团,每年定期开展“广场舞、唱民歌”等文化活动,组织村民积极参与,营造出团结融洽、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记者:下一个工作中,鹧鸪园村将如何开展相关工作?
余必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鹧鸪园村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整体推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源兴
[打印本文]标签:喜迎党代会,乡村振兴开新局,访谈,余必丽,围绕,做强,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