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讯(通讯员 王佳媛)时下,汉水之畔的陕西安康,正以夏日旅游季的斑斓画卷、新春喜乐荟的璀璨灯火、五一潮玩街区的奇幻引力,在数字时代绽放着文旅融合的新姿。当非遗展演遇上短视频流量,当古城墙巡游碰撞赛博朋克美学,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沃土,亟待青年大学生以信息技术为笔,在数字蓝海中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史诗。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务院《“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强调,要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深化“互联网+”在旅游领域的应用。这为安康文旅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作为安康人,同时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员,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挑战,思考着如何用自己的专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什么?
微观破局:以数字媒介重构文旅叙事
青年大学生当以新媒体为舟,载动安康文旅的星河灿烂。在“寻味安康·品味生活”短视频大赛中,我们可化身数字采风人,用镜头解构紫阳蒸盆子的氤氲热气,用特效复现汉调二黄的悠长腔韵,让非遗美食在抖音平台完成从味觉记忆到文化符号的蝶变。正如西安培华学院青年观察家实践团队深入紫阳县,运用航拍技术记录茶山美景,通过短视频和vlog传播当地康养文化,吸引全国网友关注。
在“童话安康·乐动全城”歌舞剧的沉浸式体验中,我们可运用ar技术让游客手机扫描即现凤凰山传奇,通过虚拟现实重现月河川道的农耕盛景。这种微观层面的数字再造,正在将“安康故事”转化为可传播、可交互、可沉淀的数字资产。
中观赋能:以智慧平台激活产业生态
在“中国年·最安康”新春文旅活动中,智慧旅游系统的数据洪流已显现威力。我们可构建“秦巴文旅云”平台,集成景区热力图、非遗工坊预约、富硒特产溯源等功能,如同“奇异in力场”毛玩街区创造的赛博引力,用算法为游客绘制个性化旅行路线,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的技术力量。
文旅发展更可借鉴“互联网+文化旅游扶贫”模式,开发农产品直播矩阵,让岚皋魔芋、平利绞股蓝通过大学生主播的镜头跨越秦岭,实现从田间到云端的价值跃升,这种中观层面的系统创新,正在重塑安康文旅的产业基因。
宏观引领:以数字文明续写汉水新章
当“国潮江畔·美味老城”遇见区块链技术,当蒋家坪农民画展插上元宇宙翅膀,青年大学生肩负着更宏大的使命,我们可构建数字孪生古城,让汉水商帮的帆影在虚拟时空重现;运用大数据分析文旅消费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智慧支撑。南京鼓楼区的实践证明,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文旅门票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和防伪溯源,提升游客体验。正如“安康新春促消费活动”创造的电商奇迹,我们应探索数字文旅与低碳经济的融合路径,让绿水青山在云端永续。故宫博物院运用ai和vr技术实现文物数字化全息互动展示,为安康文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种宏观层面的文明重构,将使安康成为数字时代“诗与远方”的东方范本。
站在“十四五”数字经济风口,青年大学生当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将5g、ai、区块链等创新要素注入安康文旅肌体,从短视频里的非遗传承到元宇宙中的文化重生,从智慧平台的生态构建到数字文明的范式创新,这既是技术赋能的渐进之路,更是青年一代的文化长征。当数字浪潮激荡起汉水的千年碧波,秦巴明珠必将闪耀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光华。(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学生)
责编: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