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调研访谈
  • 聚焦三农
  • 专家智库
  • 论坛会展
  • 咨询服务
  • 网视联播
  • 产融联盟
  • 关于我们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田园“丰”景织锦绣 乡村振兴谱新篇

    田园“丰”景织锦绣 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4-12-04 03:0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

    中国乡村振兴服务网讯(李其 高银)五原县位于黄河“几”字弯最北端,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县域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54万亩,辖8镇1乡1农场,常住人口22.48万人。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200多项“国字号”和“区字号”殊荣。

        近年来,五原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统筹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探索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凝心聚力做好“六篇文章”,奋力谱写五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做好“地、水、种”文章

    夯实农牧业发展根基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75万亩;实施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面积20万亩;5万亩改盐增草(饲)试验示范项目成为全国样板,“内蒙古自治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院”落户五原,提升改盐增效自主创新能力。种业振兴强力推进,打造“看禾选种”平台4个。向日葵、“湖羊”育种等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黄柿子、灯笼红等特色果蔬品种提纯复壮成效显著。

    做好“粮、菜、肉”文章

    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

        实施粮食稳产增产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五原县被誉为“塞外粮仓”,年均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总产量9亿斤以上。五原小麦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誉,被业内专家誉为五项全能冠军。建成设施农业4.3万亩,带动果蔬种植20万亩,年产果蔬50万吨。羊肉小镇、数字化养殖等项目规范推进,肉羊、肉牛、生猪现代设施养殖建设全面加强。全县牲畜饲养总量达到520万头(只),牲畜存栏220万头(只),出栏300万头(只),肉类年产量达19万吨。

    做好全产业链发展文章

    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围绕“向日葵、玉米、果蔬、肉羊、肉鸡”五大主导产业,以138个农牧业综合示范园区为引领,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全县拥有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9家(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26家、市级31家),有专业合作社1041家,培育产业化联合体10个。结成农企利益联结链条902个,带动3.8万农户持续增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数量增长型向规模优质型转变,将产量和质量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向日葵产业全国闻名。“五原向日葵”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入选国家百个农产品品牌名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库,成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中国葵花之乡”称号。年均种植120万亩、产量5.2亿斤、交易量10亿斤,葵花产品出口创汇1.9亿美元,产值达62亿元。成为全国葵花籽集散和价格形成中心,形成了集种子研发、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外贸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鲜食玉米产业全国示范。年种植鲜食玉米3.5万亩,果穗1.2亿,产值达5亿元,被认证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荣获全国真空玉米产业集群示范区、产业兴旺示范引领百强榜,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果蔬产业全市领先。黄柿子年种植3000亩,产量0.3亿斤,产值1.7亿元;“灯笼红”香瓜年种植面积3500亩,产量0.12亿斤,产值1亿元。形成集基地种植、生产加工、电商销售、品牌创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肉羊产业全区一流。肉羊年存栏210万只,出栏285万只,年产值58.2亿元。培育百万只肉羊生产联合体,肉羊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形成集种羊繁育、饲料生产、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有机肥制造于一体的肉羊循环经济全产业链。肉鸡产业领跑西北。润海源肉鸡存栏862万羽,出栏肉鸡4620万羽。构建起集种禽繁育、雏鸡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分割、冷藏销售、熟食加工、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肉鸡产业园,成为我国西北最大的肉鸡养殖屠宰加工基地。

        在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的同时,大力发展西甜瓜、香菇、辣椒、肉牛、奶羊、鸵鸟等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多园格局、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做好“科技、质量、品牌”文章

    提升农畜产品核心竞争力

        建成自治区研发中心10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博士工作站4个,科技小院7个,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兴农体系。

        引进科研团队、“三区”人才、选聘科技特派员,实施技术课题64个,线上线下年培训农民4.5万人次。科技队伍的服务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农民科技素质显著提升。

        授权133家主体、237款产品使用国家地理标志,授权40家主体、253款产品使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识。36家企业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农畜产品检测合格率100%。

        全县共有“两品一标一新”有效认证产品74个。获“天赋河套”区域品牌授权产品22个;获“蒙”字标认证产品2个。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做好“改革、服务、联农带农”文章

    分享改革红利、实现共同富裕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试点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5项改革任务。全县土地流转达面积107万亩,为1.6万农户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1.3亿元。

        推广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应用北斗导航等数字化技术,实施社会化服务面积60万亩,着力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解决“小农户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生产难题。

        形成农资采购、订单种植、资产收益等多种联农带农利益链接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

    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

        2019年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户人均纯收入由2021年的21736元增至2023年的27851元,年均增幅13.5%,“两不愁三保障”均达标,“四个不摘”落实到位。对监测对象实施精准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县行政村、自然村公路畅通率100%,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就业率100%。农村改厕率78.39%,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100%,全县网格化治理覆盖率100%。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和美乡村蒸蒸日上。

        丰收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新征程上,五原县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实干拼搏,行稳致远!

    责编:吴一

    [打印本文]标签:田园“丰”景织锦绣 乡村振兴谱新篇

    友情链接

    中央党校 国家林草局 教育部 工信部 文旅部 国家中医局 特色小镇网 财政部 社科院 科技部 生态环境部 供销总社 玉阶基金会 中央网信办 国家发改委 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