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
田园综合体是以乡村为地理基础,以现代特色农业为核心产业,以农民或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文旅休闲为主要特色,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一种新型农村综合体。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乡村地理和环境为空间基础的一种新型农村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坐落的地点、空间面积、产业内容和经营业态均明显有别于城市的综合体。
2.继承了农业示范区(“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规模经营”和“科技农业”)的建设精髓,但又有别于这两者,田园综合体主要聚焦于农业产业的一、二、三产的“三产融合”。
3.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以富民为根本、以创新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4.通过“三产”深度融合,实现“三生”同步改善的一种新型农村综合体。
二、田园综合体的主要功能
1.观光休闲:田园综合体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带动农业从单一第一产业往二、三产业延伸。
2.综合开发:包括乡村农业景观与休闲旅游的综合性开发、打造以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产业,以及将农业生产区开发升级进行综合打造。
三、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1.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高端人群的集聚地: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他们的集聚地。
3.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
4.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5.乡村地产转型的强大动力:田园综合体包含新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在土地盘活机制、建筑特色、适宜人群等方面将有飞跃式的变革。
6.农民脱贫的新模式: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
7.艺术乡建的创作空间:田园综合体可以为“艺术乡建”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为乡村文化提供良好的传承平台。
8.乡村复兴梦的核心动力: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
四、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申报指南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3亿元资金扶持,实行先建后补,分批拨付。 省级田园综合体:根据各省具体情况,3000-6000万不等。
一、申报时间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申报时间是6月底前,具体方案提交为7月中旬。
省级田园综合体:
申报时间按照各省财政厅文件执行。
二、申报部门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申报部门:
财政部农业司(国务院农村综改办)、国家农发办。
省级田园综合体申报部门:多为财政厅农发办。
三、申报及实施主体:各级人民政府、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相关企业等;
四、申报条件
(一)7大必备条件
1、功能定位准确
2、基础条件较优
3、生态环境良好
4、政策措施有力
5、投融资机制明确
6、运行管理顺畅
7、带动作用显著
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管理,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共建共享。
通过构建股份合作、财政资金股权量化等模式,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不予立项的六类情况
1、未突出以农为本,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与农业未能有机融合,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
2、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
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
4、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违规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私人庄园会所建设;
5、乡、村举债搞建设;
6、乡、村举债搞建设;存在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等情况。
五、申报流程
1. 收集资料,形成定位,上报县(区)级人民政府;
2. 编写投资估算和年度实施方案,上报市级财政局农发办;
3. 编制项目可研和概念方案,上报省级财政厅农发办;
4. 参与答辩评审(确立省级田园综合体,确立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5. 确立田园综合体试点。
六、申报资料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需要报送试点三年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
省级田园综合体:
按照各省财政厅文件执行,多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扶持政策及申报数量:
1、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
2、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
3、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2个;
4、采取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
5、试点项目每年经财政部年度考核评价合格之后,继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对试点效果不理想的,将不再安排资金支持。
八、申报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1、拟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本情况、目标任务、区域功能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任务;
2、水土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资源环境评估分析;政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5-04-29
2025-04-27
2025-04-25